安职战“疫”
当前位置: 首页 >> 安职战“疫” >> 正文

[新华社专题报道我院脱贫攻坚工作]帮在“点”上 扶在心上——贵州安顺职院技术帮扶促脱贫

发布日期:2020-05-06    点击:

[新华社专题报道我院脱贫攻坚工作]帮在“点”上 扶在心上——贵州安顺职院技术帮扶促脱贫

 

新华社贵阳5月6日电 题:帮在“点”上 扶在心上——贵州安顺职院技术帮扶促脱贫

  新华社记者罗羽

看着产业逐步壮大,“牛老板”王长良不自觉地说出那句常挂在嘴边的话:“以前老觉得学校老师口中一套一套的华而不实,没想到在实际应用中还真管用!”

  王长良是贵州博新牧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2016年,这家公司作为招商引资企业来到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沙营镇养牛村,踏上了养牛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道路。而在同一年,3名hjc888黄金城的老师也来到养牛村帮扶。

  4月29日,安顺职院驻贵州省关岭自治县养牛村第一书记吴仲理到博新牧业查看牛养殖情况。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养牛村有村民434户、1903人,其中贫困户166户、780人。这里地处石漠化地区,山多地少、石多土薄,老百姓长年处于贫困状态。精准扶贫实施以来,120多户贫困户通过惠农脱贫贷款资金等方式入股公司,牛产业成了“脱贫产业”。

  王长良介绍,2016年,公司只养了27头牛,随着规模逐步扩大,2019年超过了450头。尽管产业持续发展,但过程并不顺利,碰到了诸多困难,让他愈发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

  “一开始我们就遭遇了圈舍布局、疾病防治、繁殖哺育、饲料配比及存储等问题,好在2017年我们与安顺职院签订了3年校企合作协议,正因为有了学校老师等的技术指导,我们才解决了问题。”他说,过去3年,公司发展稳健,带动惠农脱贫贷款资金入股贫困户户均年分红3000元。公司接下来还将继续与学校合作,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4月29日,在贵州省关岭自治县养牛村博新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棚内,一名员工给牛喂食。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从“不被理解”到“被依赖”,赢得认可殊为不易。养牛村驻村第一书记、安顺职院总务处基建维修科科长吴仲理说,当初帮扶时,有村民认为学校没有多少钱和项目,估计是来走个过场,如今他们已明白,技术和管理是他们最迫切的需要。

  “我们每年组织学校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公司和村民开展种植养殖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实实在在帮助他们解决种植养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吴仲理说,因为帮在了“点”上,才赢得了村民的心。

  作为贵州43所参与脱贫工作的高职院校之一,安顺职院正是发挥了高职院校所具备的学科优势,实现了专业帮扶。

  安顺职院党委书记许志介绍,多年来,学校充分利用办学优势,组织农业、旅游、电商等领域的专家、教授、技术骨干,在贵州多个县、乡脱贫攻坚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等工作,团结和带领干部群众脱贫奔小康,取得了成效。

  4月30日,在贵州省镇宁自治县翁解村,李子种植户李光辉(左一)与安顺职院的专家交流。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没有学校专家的技术指导,就不会有我们种植户今天的发展。”在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简嘎乡翁解村,种植户李光辉正与安顺职院的农业专家邵亦群在自家300多亩李子园里查看李子生长状况。他动情地说,自从七八年前从事李子种植以来,从测土配方到水肥使用再到果枝修剪,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邵老师的跟踪指导,产业也因此得以快速发展。

  翁解村过去是深度贫困村,全村325户村民中有贫困户267户,产业发展事关脱贫致富。“只要不遭受天灾,我的果园每年净挣40多万元。”李光辉说,果园聘请村民务工,每年发放劳务费10多万元。

  4月30日,在贵州省镇宁自治县翁解村,安顺职院的农业专家邵亦群(左)指导种植户李光辉查看李子树病虫害情况。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通过多年学习,李光辉也成了一位土专家,帮助、带动全村发展李子种植至少3000亩。“我平时也免费帮村民做技术指导,遇到不懂的我再请教邵老师。”

  “帮扶的目的是让村民具备发展的内生动力。”邵亦群说,他希望有更多的村民学习和运用好农业技术,并相互传递出去,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Copyright 2019-2020 © hjc888黄金城-新冠肺炎防控专题网站